近期,脉脉上一则“31岁央企员工自觉工作太清闲,找不到价值感,想要辞职去京东拿双倍薪资”的帖子引起众人围观。
据他所述,他在央企的一天,确实可以用舒适来形容:早九晚四,带薪拉屎,有食堂,有午休,一天混混就过去,回家就是运动打游戏。年薪税前二十万,有房有车无贷款。
但他仍然觉得十分困扰,领导会时不时克扣奖金,媳妇觉得他工资低没出息。他也觉得自己有能力却无处施展,每天很空虚。于是,他广投简历,近期拿到了京东的offer,年薪四十万。他不知道自己该不该辞职去拥抱变化。
然而,帖子下面的评论完全是一边倒。
大多数人吐槽他有这样的福气都不要?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有人羡慕他现在的工作。
有人说他这样懒羊羊的生活状态,出去直接被秒杀。
有人说他现在的年龄去互联网已经不值钱了。
有人说他应该年轻时去互联网,中年时去国企,混反了。
有人说他没有换算清楚体制内外的薪资比率。
有人建议他发展副业。
最后有人总结,不能既要也要太贪心,生活终需做出选择。
年纪越大,人们的勇气就越少,虽然佩服这位发帖人的勇气,但我们确实要考虑好选择背后的风险系数。真正要做的事情任何人是阻止不了的,但要考虑清楚自己是什么性格的人。从他最后放弃的选择来看,或许他真的已经不适合“外面”的世界了。
一个评论说的很好:国企换互联网,那是末世求生。互联网换国企,那是创伤后应激障碍。这世上有完美的选择吗?有的恐怕只有那颗永不停止的骚动的心。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发现大语言模型"幻觉"现象的新根源:注意力机制存在固有缺陷。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证明,即使在理想条件下,注意力机制在处理多步推理任务时也会出现系统性错误。这一发现挑战了仅通过扩大模型规模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的观点,为未来AI架构发展指明新方向,提醒用户在复杂推理任务中谨慎使用AI工具。
继苹果和其他厂商之后,Google正在加大力度推广其在智能手机上的人工智能功能。该公司试图通过展示AI在移动设备上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来吸引消费者关注,希望说服用户相信手机AI功能的价值。Google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让消费者真正体验到AI带来的便利,并将这些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中科院自动化所等机构联合发布MM-RLHF研究,构建了史上最大的多模态AI对齐数据集,包含12万个精细人工标注样本。研究提出批评式奖励模型和动态奖励缩放算法,显著提升多模态AI的安全性和对话能力,为构建真正符合人类价值观的AI系统提供了突破性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