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晨是一位阿里工程师,他第一次使用ChatGPT是咨询生活相关的问题。一秒,没错就是一秒,答案浮现。同时,ChatGPT还给出好几个“深入浅出”的例子,仿佛对面站了一个人,还是位“博览群书”的人。这比看书有趣得多,又比使用搜索引擎简单很多。
一次,两次,三次……无论生病的问题,还是法律的问题,对面都能快速给出一个略显“精准”方案。李晨越用越上瘾,已经忘了上次使用搜索引擎是什么时候了。
自从2022年11月30日发布起,短短两月,ChatGPT在1月份的月活跃用户数已达1亿,这使其成为史上用户数增长最快的消费者应用。而上一个最短实现过亿月活跃用户数的是TikTok,用了九个月的时间。
当OpenAI重磅推出功能更强大、更智能的GPT-4,世界更为之沸腾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发现,ChatGPT 能够通过该校工商管理硕士 MBA 课程的期末考试,这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商学院。还有人拿ChatGPT参加了完整的SAT考试并拿到了1020分,根据美国大学委员会的数据,这个分数段大概排在前52%的位置。
研究人员表示,GPT已经展现出“涌现能力”,这好比人类学习深入到一定程度后顿悟了、开窍了,而至今为止他们还不知道这是如何做到的。
在李晨眼中,Chatgpt不仅是“最强大脑”,还是一个绝佳的“学习工具”。ChatGPT作为一个通用大模型,和以往垂类AI相比,妙就妙在它没有“短板”,它的认知广度强于所有人,而在认知深度上或许只比专家“稍逊一筹”。如果人类需要一个工具扩充自己知识边界、提升认知、激发创造力和强化批判性思考能力,那Chatgpt是再好不过的选择了。
身为一个程序员,李晨使用GPT最多的场景自然是编程领域。他发现在算法层面,GPT简直是强者中的强者。如果一个算法学习者去刷LeetCode,那他必然会遇到大量如边界条件、异常判断等边界性问题,而这些GPT都能解答。GPT还能在各种算法中给出最优算法,也能在扔给它的一堆代码中,识别出其中如边界的case判断,条件判断等所有细节问题。在纯逻辑性问题上,GPT的表现是非常强的。如果让它参加算法大赛,指定能拿个奖杯回来。
而在实际开发过程中,ChatGPT能做的事情更多,它可以“生成 Commit log、测试用例、API 文档和代码注释以及SQL,还能自动代码审查和漏洞检测......”李晨在社交媒体平台写下自己的使用心得:
“最近一段时间我的编程状态大概是这样的:我写prompt,AI写代码,我修改,完事儿。AI基本可以承担50%的编码工作。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开着编辑器,看着程序随着光标在闪动,我坐旁边看着……”
只要把复杂的需求拆解得足够细,ChatGPT就能顺利完成一个又一个小任务,这大大提高了李晨的工作效率。当他发现ChatGPT的访问不稳定或干脆使用不了时,一定会把时间花在如何打通它。他的生活已经离不开ChatGPT了。
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提出是时候该“迎接AI的iPhone时刻”了。
ChatGPT已经开始渗入到各行各业中。据网上资料显示,美国的一些房地产行业从业人员已经开始使用ChatGPT撰写营销计划和社交媒体发布内容的文案、整理房地产项目清单,不仅效率极高,还文辞得当。巴黎政治学院宣布禁止使用ChatGPT,因为ChatGPT可以生成连贯的文章或者论文,有的学生已经利用它进行了学术欺诈和剽窃。美国亚马逊工程师们也开始使用ChatGPT审查程序代码。除了文字和代码,海外生成式AI产品还包括视频、音频、游戏、数据、搜索等多种类型应用。
ChatGPT似乎太“能干”了,这真的不会威胁到人类吗?
OpenAI经过严肃地研究,提交一篇论文指出:ChatGPT 可能影响 80% 工作岗位,薪资较高的工作会面临更多来自AI大模型的潜在影响。红杉资本的研究报告分析,距离ChatGPT取代专业的文字工作者、程序员,恐怕只剩七年。
而事实上,美国资讯网站BuzzFeed已经解雇了180位记者,占雇员总数的12%,一个月后公司忽然宣布使用ChatGPT生成内容。“人类即将失业”的哀嚎甚嚣尘上。
李晨并不认同这波“失业恐慌”,他认为GPT是没有思考能力的,它或许能取代程序员的某些技能,但绝不能取代这个角色。看待这个问题应该从整个研发流程来看,程序员是否是其中必要的一环。无论是人写,还是机器写,总归需要写代码。这就涉及到两个问题:一.谁来拆解这个需求?二.AI写出来的代码能工业化吗?能负责拓展和运维吗?
曾有人提出或许将来产品经理利用ChatGPT就可以完成产品构建,但实际情况是,李晨曾亲眼见到他身边的产品经理的调参方式是将十几个文件的代码都扔给GPT,然后告诉它新增的需求是什么,GPT又把所有的代码都返回来,整个过程非常低效。如果换作一个专业的程序员根本不会这么做,他会直接挑里面三到五行代码,告诉GPT做一下优化或找出其中的Bug。
再换句话说,如果产品经理将来可以用GPT取代程序员,那程序员就不能做产品经理的工作么?
或许,我们不应该把目光放在那么遥远的未来,去过度担忧必将到来的变革,而更应该去关注当下,下一个ChatGPT-5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变革,以及我们该如何去更好使用这个工具。据传ChatGPT-5正在紧锣密鼓中的进行中,而ChatGPT的插件——ChatGPT plugins已经可以联网,那意味着AI技术从人机交互可以变成机机交互,更精准,更实时,能做的事情也更多。
对此,曾有一个媒体人做了一个十分有趣的比方:《九阳神功》是绝世武功,有人把它奉上神坛、有人穷其一生希望融会贯通,可都没能发挥它的真正功效。后来,依托绝世武功的“大模型”,人们针对不同武者延伸出了各具特色的“少林九阳功”“峨嵋九阳功”“武当九阳功”,才真正将其发扬光大。
未来或许不一定属于写代码的高手,但一定属于能创造性使用AI的人。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LibreOffice 25.8版本以"更智能、更快速、更可靠"为特色正式发布。新版本在多个方面实现性能优化,包括启动速度、文档滚动和文件打开速度的显著提升。该版本增强了对微软Office文档格式的兼容性,改进了连字符处理和字体兼容性,Calc表格组件新增十多个函数以更好支持Excel文件导入。值得注意的是,LibreOffice 25.8首次支持PDF 2.0格式导出,并具备PDF数字加密和签名功能。新版本提高了系统要求,不再支持Windows 7/8系列和32位系统。
谷歌DeepMind团队开发出ViNT视觉导航系统,让机器人像人类一样仅通过"看"就能在陌生环境中导航。该系统模仿ChatGPT的学习方式,通过分析600万个导航轨迹掌握通用导航能力,在未知环境中的成功率达87%。这一突破将推动物流配送、家庭服务、搜救等领域的机器人应用发展。
微软AI首席执行官苏莱曼发文称,研究AI福利和意识"既不成熟又危险",认为这会加剧人类对AI的不健康依赖。而Anthropic、OpenAI等公司正积极研究AI意识问题,招聘相关研究人员。业界对AI是否会产生主观体验及其权利问题分歧严重。前OpenAI员工认为可以同时关注多个问题,善待AI模型成本低且有益。随着AI系统改进,关于AI权利和意识的辩论预计将升温。
谷歌DeepMind推出AlphaFold3,革命性提升分子结构预测能力。该AI模型采用创新扩散网络架构,能够精确预测蛋白质与DNA、RNA、药物等分子的相互作用,准确率比传统方法提高50%以上。这一突破将显著加速新药开发,推动基础科学研究,并通过免费开放服务促进全球科研合作,标志着生命科学研究进入AI驱动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