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CTO的吐槽:家装行业有四万个亿的规模,为啥我没赚到钱? 原创

对于中国人来说,房子可能是他们一辈子当中最重要的资产。数十年的房贷换来一个安身之所,如何装修就成为了重要课题。但装修行业鱼龙混杂,工序多,增项收费不断,没有售后保障,种种乱象给人“水很深”的感觉,令人难以抉择。

你装修房子找谁?

讲一个趣事。老刘是国内家装行业上市公司的技术总监,可他装修自家房子依然是去找街上的工长,而不是找自己公司。

在传统的家装行业,熟人推荐、工长装修的“熟人买卖”成为这个行业交易的主流方式,而装修公司连10%的钱都赚不到。在人人有房、人人需装修的时代,家装行业被称为拥有四万亿市场,且没被任何公司垄断,如同巨大的蛋糕诱惑着人们向它发力。同时,家装业也被业内CEO称为“中国最烂、最差的行业”,因为它既辛苦,还不挣钱。

面对如此情形,当互联网从业者纷纷下场整合资源,这个行业是否能重焕生机?弄潮儿们是否能分一杯羹?老刘就是此中亲历者之一。

 

▋ 电商潮来袭

2010年,身处外企的资深开发者老刘突然发现世道变了。

不知道是不是“京东”即将赴美上市的传闻刮起的旋风,2010年中国掀起一股“电商潮”。人人纷纷下场,讨论起“电商”的时髦词汇,热度之高仿佛一旦错过就会被时代淘汰。

彼时,老刘在外企做PHP开发,日常工作就是写写“日志”。虽然工资还不错,但他认为这份工作缺少挑战性,因为无论他干得好与不好,都不会有任何反馈,也影响不到公司业务。

电商潮的火热让一向佛系的老刘第一次产生了跳槽的冲动,他想更靠近用户端的工作或许更有趣一些,拿到的薪资也会更高。

2011年,老刘来到了新浪乐居。

乐居房产电商平台是参照京东做的,专卖软装用品,如家电、床褥等。虽然平台功能强大,但在2011年这样一个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无论从流量入口、推广还是市场份额都失了先机,只能仰仗和京东一些合作来维持。

在家装业真正想要赚钱,仅靠卖些用品还是不够的,还要深入到行业本身去。公司高层决定收缩电商平台业务,将部分技术人员转移到新方向“装修业务”上去。

在新业务中,老刘行业经验丰富,逐渐被提拔到技术总监的位置。面对着错综复杂的家装业,技术也要贴近业务,“下沉下沉再下沉”成了他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 “中国最烂、最差的行业”
一入家装深似海。老刘往里跳之前,可没想到“坑”这么多。

家装行业的交易模式一般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家装互联网公司想要插足,重新分配利益,只能利用互联网平台的获客优势,从客户或小装修队上抽成。于是,老刘他们做了一个“抢工长”平台。

工长们囿于自己的小圈子,很难规模化,如何扩大市场是他们的心结之一。“抢工长”平台将散落在各处的工长们聚集起来提供交流的平台,尤其为同城同乡的工长们提供便利。另一方面,面向C端用户主打工长个人品牌。“抢工长”平台得到了工长们和用户的好评。

不过平台自身是非盈利的,一方面是客源成本高,平台仅收取居间服务费,又不做中间商赚差价,最后一核算还亏了钱,钱都让工长们赚走了。如果提高居间服务费价格,工长们又会不买账,他们依靠自己的熟人交情也可存活。且家装行业门槛低,家装公司多如牛毛,他们转头可以找更价廉的公司合作。一些工长们在接到客源后,还可能自己做不了私下转卖他人,“飞单问题”一直是家装行业无法解决的通病。

装修业务链条长,工序多,质量好坏依赖于工长们的技术和素质,互联网家装公司都在试图让流程标准化,统一着装,统一要求。

但工长和家装公司并不是上下属的关系,而是合作关系,这些要求显然“越界”。

那几年互联网人人高喊“赋能”。如果为工长们提供相应服务,升级工具,这是不是也是条路呢?

老刘团队做了许多尝试,智能摄像头、智能报价、量房工具、生成设计图、案例分享、个人电子名片应运而生,工长们喜欢归喜欢,却不愿意花钱买单。跑业务的同事拉工长们吃饭、聊天,深入他们当中了解他们的想法,才发现这些工长根本不关心什么工具升级不升级,他们只要客户,其他监管最好不要掺合进来。同时,一些工具在具体操作中并没有从使用者的实际需求出发,还产生一些副作用。

一位CTO的吐槽:家装行业有四万个亿的规模,为啥我没赚到钱?

 

比如统一智能摄像头,涉及采购、配对、配送、安装、无线网络等一系列问题,大多数装修从业者自身文化水平有限,其中会有许多问题。而且智能摄像头对于用户来说或许可以更安心。但对装修者而言,却有被时刻监视的不舒适感。

量房工具的设想原本是想用手机或设备来替代过去传统的测量方式,仅需墙面一贴,就能绘制出大体图样,可以让从业者看起来更有“科技范儿”。但从实际效果看,工长们一是并不信任测量数据准确性,二是习惯了自己用尺手工测量的方式,一下子让他们什么也不做,会觉得少了自我发挥的空间,也不便于收取费用。

种种复杂“潜”规则让各种创新折戟沉沙,数年折腾换来的结果是“亏损2亿”。一个残酷的现实显现:免费可以,要钱不行,想从工长身上拿回成本根本不可能。

 

▋ 家装业+互联网,伪命题?

2018年,房地产行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冷淡,家装行业也受到了巨大波动。新浪乐居赚钱的业务也不断亏损,一直靠公司输血而生的“装修业务”也开始自负盈亏。

恰逢这时,老刘受到了朋友的邀请,让他去百安居(家装行业的龙头)接任新零售部门的技术总监。以往的互联网装修平台虽然挂着“装修”的字眼,但本质是靠信息倒卖来赚钱,而百安居却是真正的实体公司,拥有自己的门店和装修公司。为了深入行业内部,老刘再次转移战地。

老刘面对的任务不再是解决在线转化的问题,而是如何拉着其他互联网公司一起搞大,提高获客率,通过规模化盈利。

百安居主打的是装修和零售,“多开店”成为了一个首要解决方式。但开店的成本并不低,且各区域都有本土吃香的家装品牌,移植后的“水土不服”的问题随之浮现。

老刘又开始做平台,服务各家装修公司。但在实际操作中,平台系统上的客单总会有意无意中先给到百安居门店,转化率也并不好看。

拿不出成果,老刘有些焦虑。百安居有三个技术研发中心,老刘是北京分部的技术总监。北京的研发中心偏边缘化,成立之初公司就是希望能创新,做出些新项目来。

但新产品并无新意,无论在“网”中如何东冲西破,不过还是那些老路子,只是更精细些。

老刘组织过三四个产品,如场景营销的服务平台,做家装中的微调整服务。这个产品切入角度小,有落地场景,原本起了一个不错的开头。但公司中途换将,老刘的团队转而去其他项目。为了快速获利,平台当初的设想在实际操作中变了形。

老刘还组织过一个装小记APP,用于装修公司管理跟进装修进度、施工打卡、项目财务分析等,上线后虽然收获了一波客流,但因为疫情之下市场环境的不理想,公司高层针对持续输血的项目采取保守运营方略,装小记因短时间内变现困难只能被叫停。

当初,在“互联网+”热潮下,家装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结果非死即伤。家装行业是个“慢”行业,在不能压缩人工成本的前提下,想要提高利润既需要通过互联网降低获客成本,还需要通过规模化实现品牌溢价。但口碑的建立并非一日之功,即使知名如土巴兔,也没逃出年入2亿,亏损6亿的困境。

我曾问过老刘,“家居行业想互联网+”,是不是本身是个伪命题,他说他也没想明白,但这几年大家想靠互联网风口一夜成功的心确实冷静下来了。

一位CTO的吐槽:家装行业有四万个亿的规模,为啥我没赚到钱?

 

来源:至顶网码客人生频道

0赞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2023

06/27

11:38

分享

点赞